為什么這么香?獨家揭秘肇慶鼎湖山裹蒸粽制成過程
肇慶鼎湖山裹蒸粽香氣橫溢,入口即化,甘香軟滑,吃后齒頰留香,這一傳統(tǒng)美食為何有這么大的魅力呢?它們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呢?如今端午節(jié)將近,又到了吃粽子的季節(jié)。筆者借此機會探訪廣東鼎湖山食品有限公司,為大家揭秘鼎湖山裹蒸粽的制作工藝。
首先來說說包鼎湖山裹蒸粽所用的葉子——冬葉,這種葉子是肇慶特產,一般是采集后曬干,再進行高溫蒸煮,直至煮出葉子的香味來,然后再用清水洗凈備用。
鼎湖山裹蒸粽的主要原料是糯米,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浸泡,多次淘洗,把里面的沙子和雜質淘出來
在正式包之前,無論是糯米還是去皮的綠豆,都要在攪拌機里加一定比例的花生油和配料進行充分攪拌。
肇慶鼎湖山裹蒸粽至今延續(xù)手工包制的傳統(tǒng),在作業(yè)臺上,一個技法嫻熟的工人在原料充足的情況下一天就可以包1000多個。
傳統(tǒng)鼎湖山裹蒸粽是以糯米、去皮綠豆、上等豬肉做原料,用肇慶特產冬葉包裹,主要原料糯米、綠豆和肥豬肉的比例掌握在10:6:4,包制好未經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約重0.5公斤,當然,重量和大小上也是有其他規(guī)格的。
包制鼎湖山裹蒸粽需要講求一定的順序,一般是6片冬葉放在塑形模子里,放料順序為糯米、綠豆、肥豬肉、綠豆、糯米,這樣糯米包裹綠豆,再一起包裹肥豬肉,煮制時肉香就會往外滲透,使整個粽子香氣撲鼻。
肇慶鼎湖山裹蒸粽譽滿嶺南,是用當地特有的冬葉、水草裹成的大大的粽子,所以稱作鼎湖山裹蒸粽。與一般粽子用竹葉包制,呈四面三角形不同,鼎湖山裹蒸粽呈枕頭狀或是四角山包狀。
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蒸煮爐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以上,邊蒸煮邊加入大量的開水,直至糯米、綠豆、肥豬肉完全融化。
蒸煮好的粽子吹涼后就進入了最終包裝的環(huán)節(jié),這時候,工人們會首先把粽子裝進真空袋中。
經過抽真空高壓殺菌的技術處理,可使原來不易保存的鼎湖山裹蒸粽在常溫下保鮮三個月,讓遠在他鄉(xiāng)的顧客也能嘗到口感新鮮、質量保證的粽子。
最后,真空袋緊緊裹住的熟粽會再穿上一件華麗的外衣,上面印有各項參數信息,就可以裝箱外售了